联系热线:400-123-4657

首页 > 产业化

“尖峰时刻”如何以智能化守护电力生命线

产业化 2025-09-11

  万千瓦,相当于福建省全域用电负荷总量。面对“尖峰时刻”,传统电力系统面临巨大压力,该如何以科技手段破解保供难题?

  作为能源智能运维领域的先锋企业,中安吉泰通过十余年技术攻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面对持续攀升的电力需求,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要“发挥煤电兜底作用,加强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调用,推动‘水火风光储’等各类电源形成合力”。需要看到,当前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仍需突破三大瓶颈。

  截至2024年底,煤电仍占我国总装机容量的44.7%,贡献了约58%的年度发电量。尤其在极端天气和可再生能源波动期间,传统火电作为电网压舱石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传统火电厂面临设备老化、故障率高、运维成本攀升等挑战,其中火电/热电锅炉系统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机占比高达70%以上,严重威胁电力供应安全。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4.3亿千瓦,但风电运维成本较高,尤其是海上风电的运维成本更是居高不下,塔筒腐蚀、叶片损伤等问题导致年发电损失超过120亿千瓦时。风机塔筒在海洋高盐高湿环境中,平均每5年就需要全面防腐处理,传统高空作业不仅风险大、周期长,且人工检测存在30%以上的盲区。

  国家发改委在今年8月明确提出“水火风光储一体化”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布局中,智能运维技术成为衔接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关键纽带,通过预测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提升各类电源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尤其重要。以北欧瑞典市场实践表明,采用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可使可再生能源电站维护成本降低30%,设备寿命延长20%。

  “能源安全的防线,需要一代代人用技术垒砌。”作为中安吉泰创始人和董事长,徐光平的三十年能源生涯,是中国能源技术自主化的一个缩影。从武汉大学热能动力工程系科班出身,到主编参编8部行业著作、主导7项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发表论文50篇和获得专利50项,他始终锚定一个目标:用自主技术筑牢能源安全底线

  70%,而传统检测方式存在巨大风险。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他毅然二次创业,成立北京中安吉泰科技有限公司,立志用智能化手段攻克能源设施运维中“高空、高危、高难”的三高困境。目前,中安吉泰与清华大学和华能集团联合主导制定的发电侧第一个机器人标准《电站锅炉水冷壁检修机器人通用技术标准》已经国家能源局颁布实施。同时,公司还参与了机器人稳定性等多项国家标准编制,将实践经验上升为行业规范。这种产研结合、标准引领的发展模式,彰显了徐光平作为科技企业家的家国情怀、战略视野与责任担当。

  在能源安全形势愈发严峻的当下,传统火电厂的锅炉运维困局亟待破解。中安吉泰以十年近两亿元的研发投入,打造了覆盖锅炉全场景的智能运维体系,推动我国火电运维从“高危人工作业”迈向“无人化预测维护”的新阶段。

  TRI锅炉水冷壁爬壁检测机器人4.0,可在110米高空、60℃壁温的密闭环境下连续工作8小时,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120倍,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际领先”认证;研制的锅炉四管手持可穿戴检测仪,重量仅1.2kg,可伸入50mm直径空间,解决传统设备无法触及的死角问题;搭建了锅炉炉内无人机检测平台,配备热成像与激光测厚模块,实现过热器、再热器的快速扫描,填补了狭窄空间检测空白。二是打造智能诊断中枢。公司成功研发并推广应用的“锅炉四管健康智能分析系统

  2.0”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锅炉三维模型,融合实时检测数据与历史维护记录,实现管壁寿命预测与爆管风险预警。该系统在国能集团某电站的应用中,成功预测3起潜在爆管事故,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超2000万元,间接损失超1.5亿元。三是融合前沿技术。2025

  年公司联合华能某电厂研发“AI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动态演化分析设备运行数据,精准定位故障触发条件与发展趋势,开启能源AI深度应用新篇章。为破解风电维护难题,中安吉泰还将锅炉场景积累的技术延伸至风电领域,并推出TRI

  风机塔筒清洗检测机器人、专为恶劣海洋环境设计的除锈喷涂一体机器人、风电叶片内外部检测机器人,以及基于相控阵超声的风电塔筒焊缝检测模块等。这些创新使风电维护成本降低40%,作业时间缩短50%,成为支撑我国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的关键保障。多能协同

  近年来,中安吉泰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得公司成为能源行业高空智能运维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公司,其核心价值在于将能源行业“高空、高危、高难”场景的智能运维技术模块化、平台化,形成可快速复制的解决方案体系。在火电环保领域,中安吉泰的防腐爬壁机器人搭载厚度检测与气体传感模块,成功解决了

  米以上电除尘车间及脱硫塔内部强腐蚀环境人工检测难题。如在天津津能某电厂的应用,实现了脱硫塔内壁实时监测,使系统年故障率下降35%。在新能源设施维护方面,其爬壁机器人技术被创新性地应用于光伏板清洁与光热电站定日镜维护。宁夏某200MW光伏基地引入吉泰清洁机器人后,发电效率提升达15%,并实现年均节水3万吨,有效助力设施延寿增效。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在重大基础设施智能运维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跨行业适配性。中安吉泰通过其模块化平台技术,正在高效解决多个行业如钢铁、高铁、船舶等的痛点问题,其技术迁移能力已成为驱动跨领域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力量。

  与此同时,中安吉泰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增加传统火电运行灵活性的号召,为新能源满发做出贡献,布局了火电基于机炉解耦技术的火电超级灵活性及长时高效储能方案,这项技术得到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院士的高度认可,在2023

  年亲自参与科技部颠覆性大赛和国家电网公司颠覆性技术大赛答辩,并分获科技部“绿色技术领域”优秀奖(唯一火电侧熔盐储能技术)和国家电网公司颠覆性技术大赛最高奖(共32项,唯一火电侧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火电机组0-100%深度调峰,在目前深调和交易电价的情形下,可以实现1-2年收回投资,大大增加火电厂的盈利能力,同时把火电作为电网调峰的主力,保证清洁能源的上网,如此可以减少风光配储能投资。公司日前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领导专家认真讨论后认为,未来五年可以节省投资至少5-8万亿元。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能源安全是“国之大者”。像中安吉泰这样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切实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的科技企业,不仅为传统电源注入了智慧活力,更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能源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打造了坚实可靠的技术底座。当更多的高危场景实现“无人化”守护,当能源设施实现从“定期维保”到“状态预知”的智能跨越,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础将愈发稳固牢靠。